中国经济网北京11月17日讯(记者 韩肖)11月13日至15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承担的“国家级海洋渔业生物种质资源库建设项目”通过国家验收。该资源库是目前我国投资规模最大、保存渔业生物种类最丰富、设施最先进的海洋渔业种质资源库。项目通过国家验收,标志着我国海洋渔业领域目前唯一的国家级资源库建设任务的圆满完成,在我国水产种质资源保存体系的建设历程中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
盘活资源 把科教优势转为创新动能(高质量发展在一线)
近日,多家国际机构表示,今年全球贸易增速有望实现反弹。世界贸易组织(WTO)最新一期《全球贸易展望与统计》报告预测,2024年全球货物贸易量将增长2.6%,2025年将延续今年的复苏势头,预计增长3.3%。经合组织预计,今年全球货物和服务贸易将增长2.3%,到2025年将增长3.3%。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最新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中也预测,今年包含货物和服务的全球贸易量将增长3%。WTO总干事伊维拉认为,得益于全球供应链的韧性和稳固的多边贸易框架,全球贸易复苏正在取得进展。
据悉,“国家级海洋渔业生物种质资源库建设项目”于2015年批复立项,2016年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2017年完成初步设计和概算批复,2018年开工建设。项目总投资1.62亿元,建筑面积20648平方米,购置各类科研设备47台(套)。
资源库配备了自动化、智能化、集成化的大型科研仪器设备和综合智能网络监控系统,搭建了种质资源保藏、鉴定分析与预处理、信息交流与共享等平台系统,建立了从4℃到-196℃不同温度的保存环境体系,确立了以种质资源收集与保藏为核心功能,渔业产业与生态服务、种质保存技术研发、种质信息交流与共享等功能体系,兼顾面向社会进行海洋科普教育功能。
2021年交付使用以来,资源库已入库海洋渔业生物种质实物资源近14万份、信息资源50万余条,完成半滑舌鳎、南极磷虾等50余种重要海洋渔业生物基因组测序炒股配资,相关成果发表在CELL等国际顶级期刊,获批国审水产新品种4个,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首次全国水产种质资源普查等国家重大项目30余项,并为黄海水产研究所成功获批海水养殖生物育种与可持续产出全国重点实验室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平台支撑作用。